在礦產勘探領域,高光譜相機的光譜分辨率、環境適應性與數據解析能力直接決定勘探效率。結合 2024-2025 年行業榜單與實測數據,全球主流品牌各有側重,而技術硬實力的比拼終究要回歸核心參數與實戰表現。
芬蘭SPECIM 無疑是行業老牌勁旅,其 Aisa 系列機載設備覆蓋可見光至長波紅外全波段,FX17 機型在短波紅外(900-2500nm)區域的高速成像能力,使其成為工業級勘探的常客。但這類設備多針對固定場景設計,野外勘探時的便攜性與成本控制略顯不足。
加拿大 Photon etc 的 S-EOS 系列以廣角設計見長,光譜通道連續可調的特性適配大范圍地質普查,但其雜散光控制(約 1.2%)與國產高端機型相比存在差距,復雜礦點的精細識別能力受限。美國 Headwall 雖以高分辨率聞名,但近百萬級售價與漫長的售后周期,讓中小勘探團隊望而卻步。
國產陣營中,彩譜科技(FigSpec)憑借浙江大學博士團隊的研發積淀穩居榜首。旗下FS60-C系列是彩譜科技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無人機載高光譜相機,適配大疆M350/M300RTK飛行平臺,光譜范圍400-1700nm,光譜分辨率優于2.5nm;1200 個光譜通道可精準捕捉孔雀石、藍銅礦等礦物的特征光譜峰。有較好的透射式光柵分光技術,在云南銅礦勘探中,成功將野外采樣效率大大提升。
另外,彩譜科技(FigSpec)新推出的“機載全光譜高光譜相機FS6B”更具實力。其光譜范圍為900-2500nm ,覆蓋多數礦物的特征光譜吸收峰,在礦產勘探中核心優勢聚焦于“精準識別 + 高效探測”,具體可概括為四點優勢:
1、礦物精準識別:900-2500nm 波段包含黏土、碳酸鹽、硫化物、氧化物等成礦相關礦物(如找金常關聯的絹云母、找銅關聯的綠泥石)的獨特光譜指紋,可直接區分礦物種類及賦存狀態,避免傳統遙感 “只看形態、難辨成分” 的局限。
2、大范圍高效普查:依托機載平臺,可快速覆蓋數十至數百平方公里的礦區(如山區、荒漠),相比地面人工采樣(效率低、范圍窄),大幅縮短勘探前期普查周期,尤其適合大面積遠景礦區的快速篩選。
3、定位成礦潛力區:能識別“礦化 - 蝕變”關聯礦物組合(如熱液蝕變帶的高嶺土 + 明礬石組合),精準圈定成礦活動痕跡區,為后續地面鉆探、槽探提供 “靶向目標”,減少無效勘探作業。
4、降低勘探成本:通過先 “空中光譜篩查”再“地面精準驗證”的模式,可大幅減少盲目鉆探次數(傳統勘探鉆探命中率低),降低人力、設備投入成本,提升勘探性價比。
FS60-C系列機載高光譜相機
FS6B全波段機載高光譜相機
FSIQ系列便攜式高光譜相機是一款內推掃高光譜相機,波長范圍400-1700nm,光譜分辨率(FWHM)可達2.5nm,空間分辨率高達1920*1920,光譜通道數量高達1200,通過5寸觸摸屏顯示和操作,分辨率1280*720。在青海多金屬礦勘探項目中,可以快速成像能力與自研光譜解析算法,將礦化帶識別誤差控制在很小以內。
FSIQ系列便攜式高光譜相機
相較于進口設備,彩譜的核心優勢在于 “定制化適配”:針對礦產勘探的惡劣環境,設備可在高低的環境下溫測試,USB3.0 接口在粉塵環境下仍保持穩定傳輸。同等光譜分辨率下,彩譜設備成本僅為進口產品的一半左右,且提供技術支持。
衡量技術過硬與否,終究要看 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”:光譜分辨率需≤5nm 才能區分相似礦物光譜,成像速度≤10 秒才能適應野外動態勘測,而雜散光≤1% 是數據準確性的底線。彩譜在性價比與服務響應速度上的優勢,更符合國內勘探市場的需求。
國產高光譜技術已從 “跟跑” 轉向 “并跑”,彩譜科技等企業的突破證明:技術過硬不僅是參數的比拼,更是對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。未來隨著微型光譜芯片的迭代,礦產勘探設備將朝著 “高精度 + 輕量化 + 智能化” 方向發展,而掌握核心技術與場景適配能力的品牌,終將主導市場格局。